北窑遗址

北窑遗址,全名北窑旧石器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瀍河回族乡北窑村西北,是旧石器时代的古遗址。北窑遗址包括旧石器时期的早期、中期和晚期,时间跨度非常大,是一处重要遗址。

北窑遗址连续叠压的不同土层均有石器发现,而且层次清晰,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可初步断定北窑遗址分属距今10万年至距今3万年的连续地层,为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问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南北石器文化交流问题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距今20万年至3万年是现代人起源的关键时期。北窑遗址正处于这个关键阶段,经进一步研究,它可能会对现代人起源理论提供新的证据。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北窑遗址

文物类型
古遗址

文物年代
旧石器时代

文物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
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


编号
7-0262-1-262

批准单位
国务院

发现日期
1988年

核定日期
2013年5月

目录
1遗址发掘
2历史意义
3历史发现
折叠编辑本段遗址发掘
折叠一次挖掘
1998年。文物工作队一组工作人员对伊洛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行至瀍河西岸一处废弃的砖瓦厂时,突然发现了许多"混迹"于砖瓦残片中的奇形怪状的石制品。他们意识到,这些石制品很可能是旧石器时代的"遗物"。

经过发掘,考古人员发现,该遗址的面积至少在4万平方米,而在此次发掘的340平方米内,就有打制石器800余件,还发现少量动物化石及人类用火的遗迹。

从发掘结果看,该遗址共分五层,第一层、第二层发现的石制品较小也较少;第三层以下的石制品大小都有,而且很多。这些石制品主要由石英岩砾石制成,种类主要有石核、石片、石块,以石片为最多。

据推测,该遗址年代在距今10万年至3万年,跨越了7万年的漫长时光。

折叠二次挖掘
2007年,考虑到该遗址的特殊情况,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伊洛河流域的旧石器文化,在国家自然基金的支持下,当年7月至9月、2008年9月至10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市文物工作队再次对北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这次考古发掘,在距今3万年左右这个时段又发现了一个距今20万年左右的新的文化层,从而将1998年的推断又往前推了10万年。这说明,在这处旧石器文化遗迹中连续出现过三个繁荣发展时期,分别为距今20万年左右、距今10万年左右和距今3万年~2万年。

这意味着北窑遗址包括旧石器时期的早期、中期和晚期,时间跨度非常大,是一处重要遗址!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意义
折叠重要资料
1998年的考古发掘显示,北窑遗址连续叠压的不同土层均有石器发现,而且层次清晰,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可初步断定北窑遗址分属距今10万年至距今3万年的连续地层。当时在黄土层中连续出土石制品属国内罕见,为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问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南北石器文化交流问题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折叠重要遗址
2007年7月至2008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市文物工作队再次对北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标本近千件,标本从距今20万年连续到距今约2万年,在1998年发掘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出土的标本从距今20万年连续到距今约2万年;在考古发掘中,在距今3万年左右这个时段发现了一个新的文化层,这在1998年没有发现。旧石器文化的连续进程中出现3个繁荣发展时期,分别为距今20万年左右、10万年左右和2万年~3万年。这个文化层的发现恰恰说明,北窑遗址包括旧石器时期的早期、中期和晚期,时间跨度非常大,是一处重要遗址。

折叠新的证据。
距今20万年至3万年是现代人起源的关键时期,国际上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单中心起源说,认为所有现代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即人类约在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后扩散到世界各地;另一种学说叫多中心起源说,认为世界各地的现代人是从当地更早的原始人类演化而来的。北窑遗址正处于这个关键阶段,这为探索和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经进一步研究,它可能会对现代人起源理论提供新的证据。

折叠填补空白
我国境内特别是黄河流域的古人化石和遗存、新人化石和遗存都很丰富,如属于古人的山西阳高许家窑人、山西襄汾丁村人,属于新人的山西阳朔峙峪人、山东泰安人、北京山顶洞人等。但是,这些文化遗存的年代层都是孤立的,没有连续跨越古人、新人两个阶段的文化遗存。洛阳北窑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则填补了这个空白。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发现
尽管这种连续性的文化遗存并不多见,但处于这个时间段的旧石器文化遗存在洛阳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现,如1978年在西工区凯旋路东端南侧、距洛河故道约550米处发现了距今约5万年的文化遗存,发现了象牙化石和旧石器近40件;又如1993在涧西区亚世广场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大象骨骼化石等。

这些发现虽然没有北窑旧石器遗址重要,但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印证,能勾勒出这一时期河洛地区的历史脉络和风貌。虽然在北窑还没有发现人骨化石,但既然这里有大量的石制品出现,就说明附近可能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因此,通过各种实物和史料,可以初步了解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

一是旧石器时代的洛阳气候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二是从这些遗迹可以判断人类已经具备了自主选择生活区域的能力,他们来到洛阳后,看到这里处于伊、洛、瀍、涧四河交汇之中,地势平坦,气候温暖,便停留在此长期生活。在这里,他们可以到林边草地猎取鹿、马,还可以在灌木丛中猎取大象、犀牛和水牛,甚至可以到水边捕捞鱼、蚌,到林中采集植物的根、茎、果等,他们过着采集狩猎为主的生活,悠然自得。

三是说明当时的人类已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进而用火照明、烧烤食物……

想象一下,在距今20万年至2万年的洛阳,在晨曦微露的清晨,古人依山傍水、狩猎捕鱼、烧烤食物,一边品着肉香,一边看花开花落……这样的生活是否也令人向往呢?
上一篇:耀州窑遗址
下一篇:梁村遗址
  • 首页
  • 服务项目
  • 电话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