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上京遗址

中国辽代都城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918年(神册三年)开始兴筑,初名皇都,926年(天显元年)扩建,938年(天显十三年)改称上京,并设立临潢府,为辽代五京之首。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在此挖掘。1962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进行了全面勘探和试掘。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本词条 无参考资料,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辽上京遗址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所在地区
巴林左旗林东镇南

文保类型
1961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属国家
中国

兴建朝代
辽朝


门票价格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著名景点
皇城

所属城市
内蒙古省赤峰市

兴建时间
公元918年

目录
1概述
2地理位置
3旅游景区
4旅游指南
5历史文化
折叠编辑本段概述

辽上京遗址是中国辽代都城遗址。上京为辽代五京之一,始建于神册三年(918),号临潢府,是辽圣宗以前的统治中心。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勘测、试掘遗址。辽上京由皇城和汉城组成,周长约6400米,城墙均夯土版筑。皇城在北,略呈方形,现存3座城门,城墙上筑马面,城门外有瓮城。大内位于皇城中部,其正中偏北部有前方后圆的毡殿形基址和官衙基址。皇城北部为空旷平坦地带,推测为毡帐区。城东南为官署、府第、庙宇和作坊区。在城内西部发现的窑址,既生产典型辽风格的瓷器,也生产精致的仿定窑白瓷。汉城在南,是汉、渤海、回鹘等族和掠来的工匠居住的地方。其北墙即皇城南墙。现存4门,城墙低矮,城内遗迹大部被白音戈洛河冲毁。辽上京保留了许多游牧风习,具有典型契丹族特色。极注重防御,有完整的城防设施。分为南北城,反映了契丹统治者对被统治民族的防范。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辽上京遗址位于东经119度40分,北纬43度97分左右,地址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

折叠编辑本段旅游景区
折叠辽上京遗址

城址由皇城和汉城两部分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城墙全用黄土夯筑,周长8916.9米,残高5~9米。皇城位于北部,是契丹统治者居住区域,也是初筑的皇都。东、南、北 3墙都呈直线,各长约1500米,西墙中段位于小土岗顶部,南、北两端向内曲折,全长约1850米,东、西、北 3墙中部残存有门址,并加筑瓮城,各墙上残存有马面。西墙内的山岗顶部,有一组东向的建筑址,应是早期的宫殿遗迹,在此可以俯览全城。岗下有一大道直向东门,推测皇城最初是以东门为正门。扩建汉城后,城内主要建筑都改成南向,皇城南门改为正门。四面城门内都有大街直通大内宫墙外。大内位于皇城中央部位,宫墙墙基已残毁,大致探明约为长方形,周长约2000米。内有宫殿、门阙、仓库等建筑基址,其中有两座大型宫殿,建筑在高约 4米的台基上。皇城南部有不规整的街道及官署、府第、作坊和寺院基址,其中一座寺院内残存一躯残高 4.2米的石刻菩萨像,传为天雄寺遗址。皇城北部地区未发现建筑基址,应是文献所载契丹贵族搭设毡帐的地带。
汉城位于南部,是汉、渤海、回鹘等族居住区域,其北墙即皇城南墙,东、南、西 3墙系扩筑。墙身较皇城低窄,残墙最高3米,无马面,现已无法探明原有6座城门的具体位置。原来流经城南的小河,经过多次改道,自城西南角穿过东北角,将城内文化堆积层冲刷殆尽,仅余靠近皇城南门的小片地区。
城址附近现存砖塔两座。一座位于城址东南约 3公里的山坡上,俗称南塔,为八角密檐式,残高约25米,尚存7层塔身及塔基,塔刹及檐椽都已塌毁。塔身第1层每面镶嵌高浮雕石刻佛、菩萨、天王、力士和飞天像。塔东南约50米处有辽代开悟寺遗址,此塔当是开悟寺塔。另一座位于城址北约 1.5公里,俗称北塔,为六角密檐式,仅存5层塔身,残高约6米,传为辽代宝积寺塔。
遗址的皇城部分,已划定为重点保护区,20世纪50年代将城内新建的房舍拆除,成为一片草场,严禁兴工动土,从而得到了较好保护。鉴于皇城部分南墙及东南城角已被小河洪水冲毁,1981~1984年间,国家拨款在小河两岸兴建了石块包砌的防洪堤坝,共长2000余米。

折叠辽上京博物馆

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于2003年4月奠基破土动工,日前建成竣工。该馆设计为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9649平方米,广场面积15000平方米,博物馆主体面积4649平方米,正面外观为仿辽代建筑风格构筑。博物馆内共有4层,第1层为序言厅,主要介绍巴林左旗文物事业的发展情况。第2、3层为2、3展厅,主要陈列辽代出土大批珍贵文物,第4层为第4展厅,主要陈列了辽代出土大批的珍贵壁画。辽上京博物馆将以新的面貌展示辽代出土的文物,馆内收藏着本旗出土的“红山文化”“富河文化”遗存,还有鲜卑、契丹、女真、蒙古各族人民各个时期的文物15000余件。精美的辽代马具,古朴的铁犁,具有游牧民族生活气息的鸡冠壶、三彩盘、盘口瓶等瓷器和契丹银币、铜币,还有汉字,契丹大、小字碑刻,反映契丹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葬俗的火葬器物及宗教生活的南塔石雕等,还有珍贵的辽墓壁画、印鉴碑铭等遗物和以前从未展示的出土文物。这些距今数千年的文化遗产,以其直观的形象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

折叠景点建筑

在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郊,有一座1000多年前殿宇林立、气势雄宏、面积广阔、街道繁华的城郭。这就是我国古代契丹政权辽王朝的开国皇都-上京遗址。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公元918年正式筑城,名为皇城。公元938年正式改称上京。上京作为辽都共204年,于1120年被金人攻陷,到元初遂废弃。辽上京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周长13.5公里,分南北十城,皇城位北,汉城位南,两城以墙为界。皇城是契丹皇族、贵族的宫殿和衙署所在地,周长7.5公里,现残存城墙市6-10米,宽12-16米。汉城现残存城墙三段,略呈正方形。当初是汉人居住区。上京城南北各有砖塔一座,俗称南塔、北塔。南塔八角7层,高25米;北塔为六角5层,现残存4层,高约10米。辽上京在辽国军事、政治和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

折叠编辑本段旅游指南
折叠交通
航空:


赤峰机场每天有到北京、呼和浩特等地的航班往返。
铁路:
赤峰站位于市区南部、昭乌达路的最南端,从赤峰至北京、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锦州、承德都有列车直达。
公路:
赤峰长途汽车站就位于松山区铁路桥东侧,111国道和平双公路穿境而过。赤峰至北京、天津、秦皇岛、石家庄、沈阳、唐山、锦州、朝阳均有车直达。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折叠历史沿革

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史载,上京为辽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水草便畜牧。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今敖汉旗东部)称帝建辽,918年命礼部尚书康默记充当版筑使建都城,仅百日便初具规模,名曰皇都。辽太祖死后,太宗即位继续营建皇都。938年,太宗改皇都为上京并设临潢府。上京城分南北二城,北名皇城,为皇族居所;南名汉城,为汉族人居所。两城相连呈“日”字形。两城建筑与布局是辽“以国制治旗但,以汉制待汉人”的政治制度的反映。辽上京作为辽之都城历经204年。1120年金兵攻占上京。金时将上京改为北京临潢路,至元代上京逐渐废弃。皇城内现存石刻观音、龟形碑座各一具,附属建筑有南北二塔。现皇城内仍遗存皇城残墙、雕花柱础、石刻观音像及大量珍贵的地下文物等。
辽上京遗址1961年3月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辽上京遗址的保护被列为西部大开发文物重点保护项目。2002年3月13日辽上京保护规则通过了国家级专家鉴定,并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实施。辽上京遗址是我国保存最好的古代大遗址之一。《辽上京遗址保护规划》已在北京经过国家级专家论证通过,待规划批复后,将逐步全面启动保护工程。

折叠亟待保护
为保护好辽上京遗址,巴林左旗划定了遗址保护范围、树立了保护标志、建立了较为详细的科学记录档案,并建起了辽上京遗址防洪大堤,但由于沙里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滚动剧烈,仅从1990年到现在河床就滚动了162米,严重威胁遗址安全。
据巴林左旗文化局局长桑雨慧介绍,沙里河原本在汉城外山脚下流过,目前河流改道已经进入遗址,并滚动至上京皇城、汉城之间,对皇城危害甚大。目前已有40多户居民房子盖到汉城城墙遗址上,同时,303国道南北横穿遗址、城镇污水通过遗址排入河道,这些都给遗址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上千年来保护较好的辽上京遗址,如果在今天被毁,将留下千年遗憾。

折叠出土发掘情况
辽上京遗址发掘有进展 皇城南半部已出土


2002年8月3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境内的辽上京遗址,经过近几个月的发掘,皇城南半部分城墙地表以上结构基本清晰,地表以下部分正在发掘之中。据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塔拉介绍,今年以来,他们组织考古人员在辽上京遗址外围部分开始测量、钻探和试掘,确定了汉城、皇城东门和南部城墙等3个试掘点。通过对土样的分析和城墙显示的结构痕迹,初步认定,南部城墙底宽至少有32米,地表以上高度为10米多。墙体结构为内外3层的板筑结构,特别表现为底部土层薄而密集,越往高处土层越厚,最厚处可达20米左右。由于城体保存尚好,清晰可见筑墙时夯窝的痕迹,每平方米有270多个,十分坚固。
辽上京遗址是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西部开发文物保护的15个重大项目之一。赤峰市及巴林左旗为此制定了详尽的保护规划,并从2001年开始实施。目前已初步探明辽上京皇城和汉城内部街路和建筑的大体布局,根据国家文物局和有关专家的意见,今年暂不做皇城内重要区域的发掘工作。
出土近万枚铜钱和数十泥塑人面像
2012年8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千年前的契丹古国辽国的首都辽上京进行考古发掘并获重大发现。
据了解,在此次发掘中出土的最精美遗物当属一个保存较好的石经幢座和半块仰莲雕花石座。石经幢底座呈八边形,四角有四个兽头,现在两个兽头保存较好,另外两个已经被破坏。在石经幢座旁边还发现了与其相关的半块仰莲雕花石座。在两件遗物的附近发现了一个多次被盗掘的盗坑。
同时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了近万枚北宋铜钱和数十个体的泥塑人面像。这些泥塑人面像雕塑十分精美,是一批珍贵的艺术精品,代表了辽代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
辽上京遗址考古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董新林说:“通过目前考古发掘情况,这个建筑本身保存得比较完好,出土的遗物也比较精美,我们可以预料到这是一次很重要的考古发现。”
上一篇:雍城遗址
下一篇:两城镇遗址
  • 首页
  • 服务项目
  • 电话
  • 关于我们